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史庚忠三十岁才开始学习玉雕,并辗转全国各地学习玉雕技艺,由于其深厚的美术功底,使他转型非常成功。他主攻白玉,遵循因材施艺之理念,巧加设计,工艺精湛,无论人物、杂件皆能自然、简约之中流露出生动的情态,风格唯美,清雅素净。
而立之年始学玉雕
人称“三十而立”,而史庚忠的玉雕之路,则始于而立之年。镇平的玉雕大师们,大部分都是十几岁便开始从事玉石雕刻,像史庚忠这般,的确少之又少。
史庚忠出生于1970年,1993年毕业于镇平县工艺美术学校之后,便开始从事计划生育工作,几年之后,史庚忠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份工作,而且生在玉雕之乡,在校学习的又是工艺美术专业,这辈子如果不去从事跟玉雕有关的工作,定会遗憾。
镇平县玉雕事业非常发达,史庚忠在上班期间就曾想过要转行,“当时有很多同学都在从事玉雕。”当他决定从事玉雕的时候,他已经三十岁了,相对于其他玉雕大师,史庚忠入行的年龄偏大,转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。所幸他的美术功底非常好,经过最终的努力,他成功转型。
三十岁开始玉石雕刻,虽美术专业出身,亦非易事,学艺的道路是艰苦的,刚开始只是给别人打工。史庚忠为了学到更好的玉雕技艺,还曾辗转全国考察市场。去过新疆,但是那里的工艺相对来说比较粗糙,第二年,又辗转去了西藏,又是一场失落。由于当时对这种区域性的玉雕艺术不是很了解,史庚忠前两年的学艺之路可谓是盲目的,最终还是回到了镇平县。
当时镇平县玉雕的从业人员非常多,此时,对于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史庚忠来说,要想突破,脱颖而出,绝非易事。史庚忠只好苦练本领,先是在醒石工艺干了两年,接着在三富玉器当了三年的设计师。为了设计制作上面不受干预,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想法,史庚忠最终决定出来单干,并于2012年的3月,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——祥石玉雕工作室。
题材广泛主人物
史庚忠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,人物和杂件相对居多,主要以雕刻人物为主。因其美术出身,在绘画设计上面没有局限性,他雕刻的人物情态自然,清秋淡雅,观之令人感同身受,心境平和。
作品《霸王别姬》,创作灵感来自电影作品,由于原材料本身的限制,史庚忠利用其原有纹理,俏色巧雕,借用京剧中的脸谱形象,再现霸王项羽与虞姬情意绵绵重别离的场景。作品神情兼备,霸王无奈的眼神、痛苦的表情,虞姬不远拖累霸王的义无反顾,一件小小的白玉作品,将此情此景尽情传达,所有的故事内容、情感表达,都尽在不言中。
白玉作品《忠义千秋》,利用俏色,精心巧雕,只见关羽目光坚毅,眉宇之间充满浩然正气,气势逼人,相貌堂堂,威风凛凛,将罗贯中笔下的关云长一身忠义之气,刻画得饱满形象。
除了取材文学作品,史庚忠作品的佛教题材亦非常突出,他雕刻的观音,面容微笑,和蔼慈祥,发丝如缕,丝丝入微。2012年,《如意观音》、《写意观音》分别获得中国郑州“大河杯”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奖铜奖和优秀奖,2013年《千手观音》获中国玉石雕刻“玉华奖”优秀作品奖。天女散花的故事除了具有一定的佛教意义之外,其美不胜收的散花场景也经常是艺术家们创作的思路来源,史庚忠的白玉作品《天女散花》,用红皮俏色雕出飞天仙女漫天鲜花的俏丽身姿,鲜花透过云层洒向人间大地,为人间带来吉祥,鲜明的色彩对比和纵深空间,虚实得当,使得作品意味深长。
除了人物题材,史庚忠的一些杂件作品,亦为人所称道。白玉作品《鸿运当头》,选用玉雕作品中的传统题材鸬鹚,并以荷叶、水花为衬托,画面雕刻细腻唯美,而鸬鹚头顶的一点俏色,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品,寓意吉祥而又情致怡人。史庚忠认为,在创作的时候,要将每一块料子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发挥到最大化,这是做玉人的一个目标,要对每一块料子负责。他表示,“人物作品对我来说也是强项,做的也比较顺,以后还会继续坚持下去,但是其他题材的作品我也会都尝试一遍。”